試讀下列一段文字:
由於輕視嚴密的邏輯推導和實證,滿足於對善惡忠奸的頓悟裁決,中國人的思維比較注意質的判斷,而忽視量的精密考查。中國古代數學雖然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但中國人極少把數學成就轉化為思維手段。而古希臘哲人很注重數學……歐洲人在突破中世紀神學蒙昧主義階段走向近代文化大門時,便充分繼承並大大發揚了古希臘的數學傳統,而且將其武裝自己的思維。但是,在十九世紀中葉門戶開啟前,中國始終沒有出現實證科學繁榮和重視數學語言的階段。
……重頓悟、輕實證的思維傾向之所以在中國長期延續,是因為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宗法社會,尚未替實證科學和數學語言的生長發育提供必要土壤。同時,還由於中國文化一般是在師友相傳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講究的是「道統」的相繼和「師法」的承傳,異說新識則不為身居政學兩界要津的衛道者所容。中國的這種學術傳統同歐洲文化發展較多依賴自由辯論的情形有明顯差別。當然,中國在春秋戰國和魏晉時期也出現過學派林立、異說交鋒的局面,因而那些階段的著述比較富於雄辯色彩,但中國古代的大多數時期,都缺乏這種自由辯論的社會環境,學人的文化工作往往限於注經、解經,限於對先哲思想的領悟,而不是對活生生的自然界與社會現實提出獨立的學說,彼此展開辯難。這無疑限制了理論思維的發展,尤其妨礙了實證科學的繁榮。
馮天瑜、周積明《中華文化的秘奧》
參考答案:
作者認為:中國的理論思維不能發展,於是妨礙了實證科學的繁榮。這是因為由於輕視嚴密的邏輯推導和實證,滿足於對善惡忠奸的頓悟裁決,所以中國人的思維比較注意質的判斷,而忽視量的精密考查的結果。中國古代數學雖然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但中國人在十九世紀中葉門戶開啟前,不能像古希臘哲人一樣把數學成就轉化為思維手段。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作者以為有社會和教育兩方面的因素。
(一)社會因素:
在社會方面:因為中國的農業──宗法社會,不適宜實證科學和數學語言的生長發育;中國古代的大多數時期,都缺乏自由辯論的社會環境,不能藉著互相辯難來使學術文化得到較多的發展。
(二)教育因素:
在教育方面:由於中國文化一般是講究「道統」的相繼和「師法」的承傳,異說新識不為衛道者所容。而且,學人的文化工作往往限於注經、解經,限於對先哲思想的領悟,而不是對活生生的自然界與社會現實提出獨立的學說,這無疑限制了理論思維的發展,尤其妨礙了實證科學的繁榮。
作者的議論,的確能針對中國科學落後的事實,指出了其中部分的原因。長期以來,中國是個農業社會,主要要求不是豐足的生活,而是安定的環境。政局動盪,於是百家爭鳴,異說蜂起的,只有先秦和魏晉兩個時期。儒家思想成了思想主流,著重師友間的相繼承傳,貴多聞更勝於得新知。這種種環境都不適宜於發展理論思維和實證科學,所以作者的理論是可以接受的。
毛子水論中國科學落後的原因,其中也包括了社會和教育兩方面的因素。在社會方面,中國是農業社會,安於「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厚生」不過牛羊的肥腯,「利用」不外犁耙的精良;對於科學,自然是少有講求了。歷代的選舉或考試,都沒有科學的科目。在教育方面:古代學校所教的都是修己治人之方,而不是仰觀俯察、審曲面勢的學問。沒有像西方的學校或教會等可以孕育科學的園地,更沒有可以相聚講論,互相切磋的學會。再加上需求不多,而農業是匱乏的經濟模式,沒有條件滿足好奇心或求進心,使科學和工藝都不能進步。這都是中國科學不能發達原因之一。
兩篇文字的論點大略相同,都是從社會環境和教育兩方面析論中國科學落後的原因,而以本文說得比毛文更為詳細。例如論及社會方面,本文指出中國社會少有辯論的環境,因此難於產生新知;農業的宗法社會,不適宜實證科學和數學語言的生長發育;都比毛文為詳盡。至於教育思想方面,西方有教會、學校和學會等,固然是孕育科學的園地,但並不是必然的條件;中國如果注重科學,類似的機構也可以出現。反而本文由學術思想方面立說,以為重道統相繼及師友相承,異說新知不為衛道者所容,而注經解經成為學人的主要事業等,證據都比毛文更為充實。而毛文多引西方的情況作為比較,則又是本文所不及的。
所以,關於從社會及教育的角度分析中國科學落後的的原因,兩文的內容,可以互相補足,使讀者對於這個問題,會得到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